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 [摘要]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要维度之一。关键词:自我民族志 整体人类学 民族志 人类志作者徐新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地址:成都市,邮编610064。
  • 徐新建
  • 全文[ PDF 1566.0 MB ] 2018.5(5):0-0  共有 3716 人次浏览
  • 作为行动者的摄影机:影视人类学的后现代转向
  • [摘要]自人类学诞生以来,摄影机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应用在田野工作之中。在后现代视域中,摄影机的科学性被质疑和解构,其能动性渐渐呈现。本文提出“作为行动者的摄影机”这一概念,由此重新审视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揭示影视人类学的后现代转向。赋予摄影机及影像以充分的独立性,有助于从知识论角度解答作为交叉学科的影视人类学的根本问题。关键词:摄影机 影视人类学 行动者 后现代作者富晓星,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872。
  • 富晓星
  • 全文[ PDF 2018.0 MB ] 2018.5(5):0-0  共有 1571 人次浏览
  •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藏和四省藏区调查数据...
  • [摘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保障。文章基于西藏和四省藏区9个样本县的37份义务教育学校和3718份学生家庭的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生产函数方法,通过多层次模型分析了藏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但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且在义务教育高年级阶段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更为明显;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整体上稍高于汉族,但随年级的升高,汉族学生的学习优势逐渐显现,在初中阶段汉族学生成绩超过了少数民族学生,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致性结论;学校层面因素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较高,在学校投入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和生师比对学生成绩影响显著;地区城镇化率、父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有鉴于此,在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策略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尝试设立“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建设均衡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重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高年级阶段的学习质量。关键词:西藏和四省藏区 义务教育质量 教育生产函数 多层次模型作者孙百才,青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地址:青岛市,邮编266071。邓峰,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者卉,女,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70。 王远达,青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地址:青岛市,邮编266071。
  • 孙百才 邓峰 者卉 王远达
  • 全文[ PDF 1385.0 MB ] 2018.5(5):0-0  共有 1667 人次浏览
  • “一带一路”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对民族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影响分析
  • [摘要]民族地区的贸易开放水平较低,不利于形成中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民族地区的7个省份和俄罗斯等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民族地区虽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突出,地缘优势明显,但是没有带来明显的区域发展优势,没有真正联通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低是影响其贸易开放水平的关键制约因素。文章构建一个5维度的贸易便利化体系来度量民族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发现民族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提升民族地区的贸易开放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民族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贸易额将增加1.24%,可以显著促进民族地区的贸易开放水平。民族地区应采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贸易便利化的机制能力建设和优化贸易制度体系等多种措施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结构,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深化。关键词:贸易便利化 贸易开放水平 民族地区 “一带一路”作者薛继亮,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地址:呼和浩特市,邮编010021。
  • 薛继亮
  • 全文[ PDF 1374.0 MB ] 2018.5(5):0-0  共有 1547 人次浏览
  • 西方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空间整合:理论、政策与反思
  • [摘要]在西方国家,城市族群居住隔离普遍被视为社会整合难题。为了探究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根本原因,西方学界形成了空间同化理论、族群分层理论、文化偏好理论等理论模型。在这些理论模型的影响下,旨在通过居住空间调整促进各少数族群社会整合的住房政策被西方各国政府视为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其中美国的公平住房政策、荷兰的城市更新计划、芬兰的住房配额制度等最为典型。但这些政策效果都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既受制于政策目标的“文化同化”困境与政策制定的“选举政治”制约,也受限于政策路径的“居住空间”局限。关键词:族群居住隔离 空间整合 住房政策 社会结构作者彭庆军,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城市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4。
  • 彭庆军
  • 全文[ PDF 1965.0 MB ] 2018.5(5):0-0  共有 1632 人次浏览
  • 经济发展、社会融合与西部居民幸福感——基于多民族的视角
  • [摘要]基于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融合两个维度探讨了西部各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民族居民幸福感总体良好,经常感到幸福的比例普遍高于经常感到不幸福的比例,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经常感到幸福比例最高。微观的家庭收入和宏观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影响各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同时,情感融合、信任融合与交往融合作为体现社会认同与社会接纳的重要变量,都会对各民族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各民族居民来说,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仍是当前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促进民族交往、加强社会融合也是有效改善幸福感的积极途径。关键词:民族幸福感 经济发展 社会融合作者杨建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琦,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地址:西安市,邮编710049。
  • 杨建科 王 琦
  • 全文[ PDF 2188.0 MB ] 2018.5(5):0-0  共有 3439 人次浏览
  • 人类学的东南亚研究:概念、成果与挑战
  • [摘要]“东南亚”概念包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导致西方人类学在东南亚研究领域长期占据支配地位。东方对于东南亚的研究主要起步于历史学,人类学传入后的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东南亚本土人类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则更为少见。“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实践为中国人类学的东南亚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周建新〓郝国强
  • 全文[ PDF 1601.0 MB ] 2018.6(5):0-0  共有 1348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